宜兴,山水兼得,地灵人杰,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,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,孕育了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“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”活起来,宜兴市图书馆将于元旦佳节举办“说唱宜兴·书卷流芳”迎新民俗文化大联欢。
此次演出将向大家呈现小热昏、唱春、评弹这三种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曲艺艺术形式。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曲艺吧!
小 热 昏
小热昏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曲艺谐谑形式,又名“小锣书”,俗称“卖梨膏糖的”,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,始于清光绪年间。

清末民初,有艺人把“说朝报”的形式运用到卖梨膏糖上,因内容多讽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,
为免遭迫害,为这种形式取名“小热昏”,盛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宜兴小热昏于同时期传入。

宜兴小热昏传承人张小芳、徐宝萍兄妹
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小芳、徐宝萍兄妹二人以表演内容风趣、语言发噱、滑稽幽默、唱词通俗易懂,唱腔耳熟能详,深受观众欢迎。
2016年1月,小热昏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唱 春
唱春,又称送春或颂春,源于明代,是从山歌和小调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曲艺。

唱春有双档和单档两种,现多为单档演唱。单档艺人一手拿小铴锣(春锣),一手拿敲板(龙敲);双档艺人持小铴锣者在前,敲小扁鼓者在后。

宜兴唱春艺术家顾惠良
唱春曲调集江南民间山歌、小调之大成,调门有数十种之多,常用调有老调和新调。
唱春分“送上门”和“送座堂”两种形式,“送上门”指艺人走街串巷,挨家挨户献唱索取赏钱,“送座堂”一般是唱“春书”,流行的春书有《牡丹亭》和《孟姜女》等。
2010年8月,唱春被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评 弹
评弹又称苏州评弹、说书或南词,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。是一门古老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。

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,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。
弹词一般两人说唱,上手持三弦,下手抱琵琶,自弹自唱,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。

顾国良: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,现为宜兴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。曹俊娣: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,现为宜兴市美术馆公共服务部主任。

两人均为苏州评弹学校弹词专业优秀毕业生。虽然老家在宜兴,但酷爱苏州评弹艺术,从事评弹专业演出8年多,深受江浙沪听众喜爱。后因工作需要,转业加入宜兴市群众文化队伍中,利用自身专业优势,积极参加上级各类比赛。由他们演唱的《文化之邦新天地》、《蝴蝶双双又飞来》、《茉莉花开》等评弹节目均荣获无锡市级、江苏省级、乃至国家级大奖,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一致好评。他们在工作中是好搭档、生活中是好伴侣,这次参加迎新民俗文化大联欢将为大家奉献经典获奖片段。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光临指导!
演出时间:2017年1月2日下午两点
演出地点:宜兴市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
宜兴市图书馆等你来,不见不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