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心圣手朱可心传》
——新书分享会活动
1月31日,《丹心圣手——朱可心传》作者宗伟方向宜兴人著作馆捐赠个人著作,该书新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。当天,宜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宜兴人著作馆主办新书分享会,宜兴市委宣传部、宜兴市图书馆、宜兴市档案史志馆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代表与会,宜兴文化学者、《丹心圣手——朱可心传》作者宗伟方分享了该书的写作过程,介绍了宜兴紫砂艺苑一代宗师朱可心的不平凡人生。
“作者按照朱可心生活的年代来写的,从晚清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,时间跨度大。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从学术上讲,这本书注重学术规范,按照史学的办法和档案学的办法,事实陈述有据可查。”宜兴市社科联主席戴菊华表示。在分享会上,与会人员与作者充分交流,气氛活跃。
“1932年,朱可心的一把‘竹节壶’在上海豫园展出时,被宋庆龄出资收藏,至今还保存在上海宋庆龄故居中。书中对此有详述,事实板上钉钉。”据宗伟方介绍,在该书成书过程中,引用了数千条文献资料,查阅了大量的档案,采访了许多当事人,包括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以及潘春芳、许成权、曹婉芬、高丽君、史志鹏、倪顺生等朱可心技艺传人,匡误纠谬,辨伪与考证并重。“这不是一个文学作品,而是一个传记作品,阅读起来不会轻松。”宗伟方深有感触地说。1956年,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朱可心、任淦庭、裴石民、吴云根、王寅春、顾景舟、蒋蓉为“技术辅导”,着力培养新一代紫砂艺人。“朱可心与紫砂厂同辈艺人相比,创造了‘六个第一’。”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、朱可心徒弟潘春芳在该书序言中写道。潘春芳1955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后,师从朱可心学艺,后来考上大学并进入南京艺术学院主持陶艺专业工作,其于1987年主编《紫砂陶器造型》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。根据潘春芳归纳,其师傅朱可心是第一位进入专业学校并前后20年左右担任工艺教员的紫砂艺人、第一位取得国际博览会特级优奖的当代紫砂艺人、新中国第一位获全国性奖项的宜兴紫砂艺人、当代紫砂艺人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深造的第一人等。
宜兴人著作馆设在宜兴市图书馆内,位于宜兴市图书馆三层,总面积700多平方米,分设了翘楚风华、栋梁专著、先贤华章等板块。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建云在当天的新书分享会上表示,宜兴人著作馆集中呈现人文宜兴,紫砂是宜兴城市文化标签之一,像朱可心传记这样的图书,厘清紫砂发展脉络,对紫砂工艺传承与发展追根溯源,正是设立宜兴人著作馆的意义所在和功能所系。